雷强细说歼10首飞: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
作者: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发表时间:2023-03-23 14:15:00浏览量:2519
1998年3月23日,当歼10完成首飞、安全降落在跑道上,人群沸腾了。走出飞机驾驶舱的试飞员雷强没想到自己会落泪——首飞太顺利了,顺利得好像是与老友久别重逢,仿佛他此前曾无数次驾驶着“猛龙”翱翔天际……但当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将鲜花送上,拥抱着他说:“小雷啊,谢谢你!”雷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凭借着我们自己的力量,中国人实现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
25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忆至此,歼10首飞试飞员雷强依然神采飞扬,语气中充满激动:歼10的研制成功,不仅让中国增加了一款重要的空中利器,而且通过歼10的论证、总装、首飞、定型,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战机研发体系,更带动了一支航空科技队伍的成长。而试飞员的深度参与,更令歼10成为了我国首款飞行员参与设计的战斗机。
这一次,雷强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他与歼10的情与缘。那段二十多年前的相遇,早已深深嵌入了他的生命。
首见:惊艳,但“中国人飞不了”
“我第一次见到歼10,准确地说是歼10的木质样机,是首飞前5年。当时这架飞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形很现代,线条很流畅。但是当我坐到驾驶舱里看了看,我就告诉宋总(时任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这个飞机我们飞不了。’”
虽然是空军试飞员,飞过从初教机到高教机,再到部队的作战飞机在内的多种飞机,但是当时,包括雷强在内的中国试飞员,从没有见过歼10这样的操纵系统,没人知道屏幕上会显示什么信息——那个年代,部队的飞行员连电脑都没见过。
而且,为了快速缩小当时我国与航空先进国家先进型号间的代差,歼10身上有60%以上的技术都是全新研发的,这在全球战斗机研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研制团队有点发愁:飞行员能不能接受这个情况?
为了这个目标,18名全国顶尖的空军飞行员被选拔出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成都,开始筛选和培训。在屡次测试、试验后,最终包括雷强在内的3位飞行员通过测试,赴海外学习三代机的试飞方法。
“当时外国人都说,中国人飞不了三代机。但一上模拟机,咱们的飞行员各种科目都飞得很好!我们的短板只有一个:没接触过结合了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和电传飞控系统的飞机。”
而歼10,即将成为首架中国自主研发的,结合了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和电传飞控系统的飞机。
拼命:冒险,“按照交付状态来飞”
从国外培训回来、再见到歼10的雷强,不仅有信心,也满怀期待:“如果这个飞机真的能设计、生产出来,肯定是非常好的一个飞机!”但是,在飞机真正飞起来之前,所有的期待,都意味着搏命般的不息创新。
雷强还记得,仅仅是为了研发电传飞控系统,歼10团队就夙夜不眠地工作了四年多。那些年,雷强深度参与了设计试飞工作,与设计团队密切交流意见……这一切,都为歼10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大家天天加班,生怕哪个地方不好、不完善。我住的屋子里,只要能贴东西的地方,都贴满了数据和资料,床头都是,就是为了强化记忆。而且,身为试飞员,不仅要学习,还要形成标准化文件:飞机怎么开车,怎么检查,怎么滑出,怎么起飞……说实话,当时压力相当大。但是,歼10对中国试飞员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儿,能飞上,确实很开心!”
而雷强和研发团队为了歼10首飞所做的准备,还远不止于此。
由于歼10战机采用了鸭式布局设计,属于静不稳定飞机。如果电传操纵系统失效,无法通过机械备份系统安全驾驶飞机。此前,为降低风险,其他航空先进国家在研发此类飞机时,会将飞机配平为静稳定状态进行首飞。但如果这样,势必会延长试飞周期。对于歼10来说,该怎么飞?
宋文骢决定尊重试飞员的意见,他问雷强:“你怎么想?飞不飞?”
雷强毫不犹豫:“肯定飞啊!如果把它配成静稳定态,起码还要多做一年的试验。而且即便我按照静稳定状态飞好了,后续飞机交付部队,最终还是要在静不稳定状态运行,因为静不稳定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咱们飞机的机动性。现在按照静不稳定状态飞,最多就是我冒点险,但是可以省一年的时间。”
最终雷强表态,就按照静不稳定状态来准备首飞。“歼10交付部队是什么状态,我就按什么状态飞。”而这一意见,也得到了歼10研发团队的大力支持。
首飞:那个场面,已经刻在心里了
1998年3月23日,阴,能见度大概3千米,云底高约500米。远算不上理想的首飞条件。但是所有人都准备好了,犹如十余年寒窗苦读,只等金榜题名。
和试飞团队商议后,雷强决定:不等理想的气象条件了,今天飞。提着头盔,他正要踏上跑道,航医拉住了他:“不行,得给你量个血压,你从脸到脖子都是红的,通红。”雷强摆摆手:“别给我量。量了,我能把血压计冲破。”航医拗不过他,最后只测了脉搏:一分钟150多下。
前来观看首飞的领导、嘉宾和研发团队的代表们,簇拥着他登机。不少人问:“小雷啊,你真不紧张吗?”雷强说着“不紧张”,却看到不少人在抹眼泪。
“我内心想:不至于啊。于是我就说了一句‘宋总您放心,只要发动机还在转,没有在空中爆炸,我摔也给你摔到跑道上去,让咱们知道这十几年咱们都错在了哪儿。’”没想到,他这话一出口,哭的人更多了。年轻的雷强内心懊悔:“坏了,是不是说错话了?”
但一转眼,他已经坐进了机舱,全身心进入了首飞状态。听到指挥员的那声“开车”的时候,雷强的世界,就只剩下了歼10。
彼时,时任航空工业成都所九室主任的杨伟正在地面上为飞机首飞做最后的飞控测试。测试后,杨伟向雷强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旋即又埋首,做第二次测试;确认测试无误,杨伟又向雷强竖起了两个大拇指。“我一下子就放心了,飞机肯定没问题。”
进跑道、滑出、起飞……歼10如猛龙出击,一飞冲天。“灵活,太灵活了!当时在歼10后面还有一架歼教5伴飞,我都怕飞机太灵活,把歼教5甩掉了!”而在空中进行了一系列试飞科目之后,雷强发现歼10耗油比预计中要少很多,干脆又飞了一圈。“一般来说试飞时只飞3圈,我看油比预计落地时的还多,就又飞了一圈儿再落地……那个感觉,就好像这个飞机我飞过很多次似的。”
平安落地,滑出……步出机舱的雷强看到,领导们都走上前来,向他祝贺。
“宋总给我献花的时候已经在流泪了。看到他这样,我也有点忍不住,是高兴和兴奋,也是感慨:这十几年我们吃了这么多苦,受了不少委屈,都融化在这短短20多分钟里了。但是我还是想忍忍……”直到宋文骢拥抱雷强,说:“小雷啊,谢谢你!”雷强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啦啦地涌出了眼眶。
首飞成功半年后,看到一张记录歼10首飞的照片,当时的雷强有点不满:“这个照片拍得不好,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兵都吓得哭成这样了。”紧接着他又笑了起来:“其实我是兴奋。后来有部队首长问我:‘小雷啊,飞机怎么样?’我说:‘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
“这一段日子,我永远也忘不了,忘不了。”
(免责声明: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联系删除。)
关键词: 歼10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